看到身边有的孩子因为手机或游戏辍学,而我又劝不动的时候,我深感无力。
这种现象,在农村,已经很普遍。
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。
这一改变,对很多普通人来说,似乎太遥远。
其实,这种改变已经在进行中了。
事实上,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:你找不到工作了,你的岗位被AI和人工智能替代了。
39岁的博士外卖员丁远昭有一个观点:读书读得好或不好,未来工作可能都差不太多,外卖是个好活!
有人听了说,读书没用了,反正找不到工作。
但事实果真如此吗?
01
任正非:不接受教育,连做工人的机会都没有
早在2019年,国内自主创新的标杆企业华为,其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,公开表示:社会最终要走向人工智能的,不接受教育的人,连做工人的机会都没有。
任正非介绍了华为手机制造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,20秒钟一部手机从无到有,基本上没有什么人。
“未来我们几百条上千条的生产线完全是自动化的,所以我们的人的文化素质不够,至少你没受过大专或者大学以上的教育,你的英文也不好,计算机也不好,做工人的机会都不存在。”任正非一脸郑重而又严肃地表示。
2021年,TCL创始人、董事长李东生在产线现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:现在的智能制造产线,智能化、自动化越来越普及,用的工人也越来越少,一条产线只要两个人就可以。
任正非此番表态的时候,人工智能在手机、汽车等等高端制造领域应用比较广泛,当我们手握手机或汽车方向盘的时候,只会感叹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,却不会感受到这背后对我们的其他影响。
02
刘永好:一台机器人相当于2个工人的年薪
任正非的预言警示才过去没几年,人工智能已经普及到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了。
2025年的年初,当我们很多人还在惊叹于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和Deepseek的AI等前沿技术的时候,国内农业企业的龙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一番话,却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的另一种影响。
刘永好在谈起人工智能的时候表示:一台机器人相当于2个工人的年薪,企业就接受了,因为两年就回本。
据刘永好介绍,新希望已经投资了多家机器人公司,并探索机器人与传统产业场景的应用结合。
细思极恐,当人工智能从高端的手机、汽车制造领域,普及到农业生产、畜牧养殖等民生领域的时候,作为普通人,你如何才能保得住你的工作岗位?
2025年2月20日,微软CEO萨提亚·纳德拉针对AI和人工智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能发出警示:技术红利必须惠及劳动力市场,避免加剧社会不平等,并呼吁通过“认知放大器”增强而非取代人类能力。
但是,从发展角度来看,技术进步是不会等待和照顾没跟上趟的普通人的。
03
人工智能社会,你我如何求生?
那么,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社会呢?
我们提下几点建议:
1、不学习的孩子没有未来。
见过几个因为沉迷游戏而辍学的孩子,整天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,手机不离手,游戏不下线,连饭都不会做,这样的孩子,还没有踏入社会,就已经被淘汰了。
正如任正非所言,“不接受教育的人,连做工人的机会都没有”,面对高度发达的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社会,不学习的孩子,不会有未来。
所以,无论如何,一定要让孩子继续学习,读高中、读大学。
2、建立终身学习、无边界学习的理念
面对人工智能社会对普通人的冲击和影响,我想引用马化腾的一句话: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做错,唯一错的是我们太老了。
其实,35岁、40来岁的中年人,从生理年龄来说,真的并不老,正是当打之年。
但是,在这个大环境对中年人并不友好的形势下,技术快速迭代的趋势下,曾经的当打之年却已经没了用武之地了。
所以,每一个成年人都必须要建立终身学习、无边界学习的理念,不断拓宽视野,要么向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,要么横向学习适合自己的谋生技能,以适应技术社会的不断进步,确保自己不会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替代。
3、建立备胎思维
如果没有备胎,华为或许就是第二个某兴了。
最近三五年来职场普遍的中年失业大潮告诉我们,无论你曾经多么优秀,你都扛不过大势大环境。
所以,作为一个社会人、职场人,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备胎思维,有自己主业之外的谋生手段,以免在大势裹挟之下沦落尘埃。
不学习的人,没有未来,希望所有人谨记。
辉煌优配-股票杠杆下载-线上配资网-正规网上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